(a) 整株植物表型,包括:(i) 对照(WT)植物,(ii) 表达AtBeclin1的雌性(MS)植物,以及(iii) 表达AtCop1的雄性(RS)植物。(b-m) WT、MS和RS系列植物之间的花朵、花药和花粉形态比较,其中(b-d) WT花朵展示花药开裂和有活性花粉,(f-h) MS花朵花药不开裂且花粉不育,(j-l) RS花朵花药开裂且花粉有活性。使用Phloroglucinol-HCl染色的-1 DPA花药样本来自(e) WT,(i) MS,和(m) RS植物。
(n) 利用定量实时PCR技术分析AtBeclin1在MS植物的不同花药发育阶段及植物部位的表达情况。GhUBI 14(泛素)被用作内部参考对照。
(o) 在WT和MS中比较四分体花粉、成熟花粉和-1 DPA花芽花药开裂表型,其中(i, ii) 四分体花粉,(iii, iv) 成熟花粉,以及(v) WT花药完全溶解气孔膜(绿色箭头),(vi) MS花药气孔膜完全完好(红色箭头)。
Fig3:AtBeclin1介导的后减数分裂期绒毡层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延迟,导致了早期花粉流产和随后的花药不开裂。
(a-c) 从不同花药发育阶段获取的半薄切片(石蜡包埋10微米切片)显示了控制组(WT)(a, i-vii)、雌性(MS)(b, i-vii) 和 F1 (MS × RS)(c, i-vii) 的绒毡层PCD。
(d) 成熟花药的内皮层次级细胞壁(ESW)增厚和定向,在 WT (i)、MS (ii) 和 F1 (MS × RS)(iii) 中展示。
(e) Phloroglucinol-HCl染色的雌性(MS)-1DPA花蕾花药和切片 (i, ii) WT, (iii, iv) MS 和 (v, vi) F1 (MS × RS)。
(f) WT、MS 和 F1 (MS × RS) 的-1 DPA花蕾花药切片中的内皮层厚度。
(g 和 h) 条形图表示成熟花药(-1DPA)和幼叶中木质素含量的定量估计。
(i) 条形图显示WT、MS 和 F1 (MS × RS) 的不同花药发育阶段中GhNST1基因的qRT-PCR表达分析。TS表示四分体阶段;TDS表示绒毡层退化阶段;ADS表示花药开裂阶段;E表示表皮;En表示内皮层;Ml表示中层;T表示绒毡层;Tds表示四分体;Msp表示小孢子;aMsp表示异常小孢子;Ps表示花粉囊;PG表示花粉粒;aPG表示异常花粉粒;St表示孔膜;Sm表示隔膜。
(a–c) 在不同花蕾发育阶段(从四分体花粉到成熟二核花粉)的花药及其相应花粉粒表型,包括 (a) 对照(WT),(b) 雌性(MT),和 (c) F1(MS × RS)。
(d–f) 在不同花药发育阶段的ROS(H2O2)积累水平比较,涉及 (d) WT,(e) MS,和 (f) F1(MS × RS)。
(g–i) 通过TUNEL检测(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镍端标记)在WT,MS 和 F1的不同花药发育阶段中的绒毡层PCD,显示了在MS和F1中分别抑制和恢复的PCD,与WT相比。
(a-d) 分别展示控制组(WT)、雌性(MS)、雄性(RS)和F1(MS × RS)的整株植物表型。
(e-v) 包括各种表型和生殖参数:(e) 植株高度,(f) 节位数,(g) 分枝数,(h) 茎直径,(i) 花朵数量,(j) 每株棉铃数量,以及(k和l) 转基因体相较于WT的雄性不育比例和恢复生育能力。
(p-v) 在WT和表达Cop1的转基因体(RS, F1和F2)中,对50颗种子的总纤维和种子产量进行比较分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pbi.14518
文章来源:植物生物技术P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