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lant Cell |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疫病团队揭示作物抗病基因维持生长与免疫稳态的机制

在病原体侵染下,植物进化出了两种主要机制来识别病原体效应蛋白并引发植物防御。一种机制利用位于质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来感知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进而触发PAMP诱导的免疫(PTI)。另一种机制使用胞内的核苷酸结合亮氨酸重复序列(NLR)免疫受体来检测病原体引入的细胞质效应蛋白,从而激活效应蛋白触发的免疫(ETI)。在ETI过程中,NLRs寡聚化形成“抗病小体”结构,并且响应最终导致程序性细胞死亡,即所谓的超敏反应(HR),以阻止病原体扩散。植物中NLR基因的巨大多样性证明了它们在植物免疫中的重要作用。

由卵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生产中最毁灭性的病害。利用宿主抗性(R)基因是控制该病害的关键策略,许多马铃薯品种已被培育以引入对抗P. infestans的抗性基因(Rpi基因),这些基因源自马铃薯野生近缘种。在32个Solanum物种中已经鉴定了超过70个Rpi基因并进行了定位。在这些R基因中,RB是从野生二倍体马铃薯物种Solanum bulbocastanum克隆而来,该物种以其持久的晚疫病抗性而闻名。像大多数植物R基因一样,RB编码一个NLR受体,它能识别P. infestans的效应蛋白IPI-O1(也称为Avrblb1),以激活免疫反应。先前的研究假设IPI-O1可能改变RB的构象,以促进功能多聚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激活RB介导的抗病性。因此,对于具有持久抗性特性的RB,需要进一步确定RB介导的植物免疫功能。

植物拥有针对病原体的强大且复杂的固有免疫系统,必须在快速检测和防御病原体与生长之间取得平衡。具有NLR基序的胞内受体能够识别病原体衍生的效应蛋白,从而触发免疫反应。编码NLR受体的基因表达以多种方式被精确调控。感染后内含子的可变剪接(AS)现象经常被观察到,但其机理尚不明确。

《The Plant Cell |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疫病团队揭示作物抗病基因维持生长与免疫稳态的机制》

2024年6月28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The Plant Cell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作物疫病研究团队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题为Alternative splicing of a potato disease resistance gene maintains homeostasis between growth and immunity的研究论文。南京农业大学董莎萌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Dennis Halterman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等参与了研究。

这篇研究论文报道了马铃薯的NLR基因RB在感染期间经历了内含子的AS,产生了两个转录本异构体,它们协同调节植物的免疫和生长稳态。在正常生长条件下,RB主要以保留内含子的异构体RB_IR形式存在,编码仅包含NLR N端的截短蛋白。在晚疫病感染后,病原体诱导RB的内含子剪接,增加了编码全长活性R蛋白的RB_CDS的丰度。通过使用与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融合的RB剪接异构体,科研人员鉴定出IPI-O1,作为促进RB AS的RB对应效应因子。IPI-O1直接与马铃薯剪接因子StCWC15相互作用,导致StCWC15从核质重新定位至核仁和核斑点。消除与StCWC15结合的IPI-O1突变不仅破坏了StCWC15的重新定位,也破坏了RB内含子的剪接。

因此,科研人员的研究揭示了StCWC15作为监控促进者的作用,它能感知病原体分泌的效应因子,并调节由RB介导的植物免疫和生长之间的权衡,从而扩展了我们对分子植物-微生物互作的理解。

《The Plant Cell |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疫病团队揭示作物抗病基因维持生长与免疫稳态的机制》

关于抗病基因RB和效应蛋白IPI-O1与P. infestans宿主病原体系的相关概念模型

文章来源:植物生物技术Pbj

《The Plant Cell |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疫病团队揭示作物抗病基因维持生长与免疫稳态的机制》

点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