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J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崔峰团队揭示水稻胞间连丝蛋白Flotillin1调控植物病毒侵染的广谱分子机制

植物病毒素有“植物顽疾”之称,每年引起全球作物经济损失高达4000亿元。水稻作为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供给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主要种植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然而,这些地区的水稻产量深受病毒危害。目前已报道的水稻病毒有30多种,其中25种病毒对水稻生产构成直接的经济威胁。这些病毒主要通过媒介昆虫传播,如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 RRSV)、水稻草状矮缩病毒(rice grassy stunt virus, RGSV)、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 RDV)和水稻瘤矮病毒(rice gall dwarf virus, RGDV)等。RSV是最具破坏性的水稻病毒之一,在亚洲国家的稻田中能够造成80%的发病率和30% – 40%的产量损失。当前针对水稻病毒开发的抗病种质资源较少,因此挖掘水稻病毒传播的关键蛋白,创制新型广谱性的抗病种质资源是当前重中之重。病毒在媒介昆虫协助下进入植物细胞后,利用胞间连丝在细胞间运动扩散,实现系统性侵染。胞间连丝相关蛋白在病毒侵染植物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有关胞间连丝相关蛋白调控病毒侵染的研究较少。解析胞间连丝相关蛋白调控病毒侵染的机理,创制广谱抗病毒的水稻种质资源,为水稻病毒病的可持续绿色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崔峰团队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题为“Plasmodesmata-associated Flotillin positively regulates broad-spectrum virus cell-to-cell traffick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水稻胞间连丝蛋白Flotillin1通过抑制胼胝质沉积,增加胞间连丝孔径,促进多种植物病毒侵染的广谱性分子机制。研究结果为培育广谱抗病毒水稻品种提供了关键基因靶点,具有重要的科学与育种价值。

《PBJ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崔峰团队揭示水稻胞间连丝蛋白Flotillin1调控植物病毒侵染的广谱分子机制》

研究团队前期发现灰飞虱Flotillin2是RSV进入媒介昆虫中肠细胞的受体,是控制病毒传播的重要靶标(Journal of Virology,2022)。Flotillin家族在生物体内的功能相对保守,因此本研究借鉴媒介昆虫中Flotillin是病毒受体的机制,延续该家族在植物中的功能,鉴定出水稻中Flotillin家族同源蛋白成员。结合免疫共沉淀实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烟草亚细胞定位实验以及水稻原生质体细胞定位实验,发现水稻的 Flotillin1能够与RSV衣壳蛋白NP互作且定位于胞间连丝及细胞膜上。

为了探究Flotillin1对水稻中RSV侵染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植物基因编辑手段构建Flotillin1敲除品系,发现在Flotillin1敲除品系中,水稻的株高和千粒重等经济性状均未收到影响,但RSV在筛管和伴胞中的扩散率受到显著抑制,病毒量降低,水稻的发病率也显著降低。

《PBJ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崔峰团队揭示水稻胞间连丝蛋白Flotillin1调控植物病毒侵染的广谱分子机制》

图1. Flotillin1通过促进病毒的细胞间运动帮助RSV侵染水稻

为阐明Flotillin1促进RSV侵染的分子机制,利用透射电镜发现与野生型水稻相比,Flotillin1敲除品系的胞间连丝孔径显著降低。在野生型水稻中,随着RSV侵染,Flotillin1的表达量上升,胞间连丝孔径增大,而RSV侵染Flotillin1敲除品系,其胞间连丝孔径仍小于野生型水稻。进一步研究表明,RSV通过衣壳蛋白NP上调Flotillin1的表达,降低两个胼胝质合成酶的表达,减少胼胝质沉积,增大胞间连丝孔径,从而促进自身侵染。

《PBJ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崔峰团队揭示水稻胞间连丝蛋白Flotillin1调控植物病毒侵染的广谱分子机制》

图2. RSV NP通过上调Flotillin 1的表达增大胞间连丝孔径

为明确Flotillin1是否介导多种水稻病毒的侵染,本研究探讨了灰飞虱传播的RBSDV,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传播的SRBSDV,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传播的RRSV和RGSV,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传播的RDV以及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传播的RGDV,发现Flotillin1能够与RRSV、SRBSDV、RGDV及RDV的衣壳蛋白互作,而Flotillin1敲除品系中,SRBSDV及RDV的发病率显著低于野生型水稻。

《PBJ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崔峰团队揭示水稻胞间连丝蛋白Flotillin1调控植物病毒侵染的广谱分子机制》

图3. Flotillin1 促进多种水稻病毒的侵染

综上所述,水稻Flotillin1是定位于胞间连丝的膜蛋白,控制胞间连丝孔径。RSV等病毒侵染后,上调Flotillin1表达,扩大胞间连丝孔径,利于病毒的系统侵染。敲除Flotillin1的基因编辑水稻有望成为抗RSV、SRBSDV及RDV等多种病毒的抗性种质资源。

《PBJ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崔峰团队揭示水稻胞间连丝蛋白Flotillin1调控植物病毒侵染的广谱分子机制》

图4. Flotillin1通过改变胞间连丝孔径调控多种病毒细胞间运动的分子模式图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葛盘泮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卢虹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崔峰研究员为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炜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马永焕、北京大学李毅教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周彤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魏太云教授及吴建国教授为本研究做出重要贡献。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 2022YFD1400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2230090,32102207)、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o. ChineseIPM2317)资助。

文章来源:植物生物技术Pbj

《PBJ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崔峰团队揭示水稻胞间连丝蛋白Flotillin1调控植物病毒侵染的广谱分子机制》

点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