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单碱基突变可以引起许多农艺性状的改变,最常见的原因是基因编码区内单碱基突变导致氨基酸发生突变,进而导致蛋白的功能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性状。现在常通过基于CRISPR-Cas9/Cas12a的单碱基编辑器ABE、CBE或PE系统实现对目标基因的单碱基突变,用以人工创制新种质资源。今天伯小远打算写一写在自然变异或通过EMS创制的突变体中,单碱基突变有哪些类型,是不是不止刚才说的编码区内的单碱基突变这一种情况呢,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本次推文的主要内容是: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1.编码基因
1.1 编码基因编码区的单碱基变异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倪中福课题组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single nucleotide deletion in the third exon of FT-D1 increases the spikelet number and delays heading date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的文章,作者通过正向遗传学鉴定出FT-D1基因在调控小麦小穗数和抽穗期的作用,FT-D1基因第三个外显子碱基G的缺失会使小麦小穗数增加但抽穗期延迟,对多份小麦材料内FT-D1基因的检测推测FT-D1(ΔG)可能发生在小麦异源六倍体形成之后 (Chen et al., 2022)。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1 HS2和4332的穗形态(a)、小穗数(b)、抽穗期(c)的统计 (Chen et al., 2022)。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2 FT-D1基因的多态性及STARP标记开发 (Chen et al., 2022)。作者通过小穗数和抽穗期差异显著的材料HS2和4332定位出与这两个性状有关的QTL在染色体7DS一段60M的区间内,再通过精细定位缩小至2.7Mb的区间内,在该区间内包含了一个著名的开花基因FT,通过对HS2和4332材料中该基因的测序发现FT在两个材料中存在一个碱基G的差异,位于第三个外显子中(a),将其命名为FT-D1,通过分子标记证明FT-D1是目标基因。根据FT-D1基因的多态性设计了STARP标记SFT-D1(b),根据该标记扩增不同小麦品种可以快速、经济地预测小穗数和抽穗期(c)。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3 通过SFT-D1分子标记对FT-D1基因的地理分布进行统计;对FT-D1的基因多态性对小穗数、抽穗期的影响进行统计 (Chen et al., 2022)。结果显示,FT-D1(G)是我国黄河和淮河流域兼性小麦区(92.87%)、北方冬小麦区(86.1%)的流行等位基因,而84%的国外普通小麦中携带的是FT-D1G)基因(a)。分析在三种环境下种植的150份小麦品种中的FT-D1(G)或FT-D1G)基因对小穗数、抽穗期的影响(b),结果显示,具有FT-D1G)基因的材料具有更多的小穗数、延迟的抽穗时间,FT-D1G)基因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下对小穗数、抽穗期的影响都是有效的。

1.2 编码基因非编码区的单碱基变异

伯小远用上面的文献案例举例说明了编码基因在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会对植物的性状产生影响,这也是我们平时最熟知的单碱基变异的情况,那么在编码基因的非编码区会发生单碱基变异吗,假如会发生,那么这种变异不会引起目的蛋白序列及功能发生变化,那它又是通过什么最终影响了植物性状呢?

1.2.1 启动子的单碱基变异
2022年,浙江大学周杰课题组在New Phytologist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in WRKY33 promoter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old sensitivity in cultivated tomato”的文章,作者发现WRKY33基因启动子中的关键顺式作用元件W-box序列在野生耐寒番茄中为TTGACT,在栽培番茄中为TTGATT,该启动子的单碱基变异导致栽培番茄在低温胁迫下,WRKY33无法实现自转录调控和蛋白积累,进而无法激活下游与耐冷有关的信号通路,最终导致栽培番茄对冷敏感。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4 过表达SlWRKY33ShWRKY33 (Guo et al., 2022)。该团队通过转录组数据发现对冷敏感的栽培番茄S. lycopersicum L ‘Ailsa Craig’中SlWRKY33基因不会被低温诱导表达,而耐寒的野生番茄S. habrochaites LA1777、S. pennellii LA0716中的ShWRKY33SpWRKY33基因会被低温强烈诱导表达。分析SlWRKY33和ShWRKY33蛋白发现有6个氨基酸的差异,因而将‘Ailsa Craig’作为受体材料,转入35S:SlWRKY33(图中SlW33-OE#1/2材料)或35S:ShWRKY33(图中ShW33-OE#1/2材料),结果显示,这些过表达材料都增强了番茄的耐寒性,从这个结果可推测造成栽培番茄和野生番茄耐寒性的不同是由于WRKY33的表达模式的差异而不是其蛋白功能的差异。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5 对SlWRKY33ShWRKY33的启动子区域进行转录活性分析 (Guo et al., 2022)。作者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LUC实验)发现SlWRKY33ShWRKY33的启动子中有一个关键顺式作用元件W-box序列发生了一个单碱基变异(a、b),前者记为pSlW33,序列为TTGATT,后者记为pShW33,序列为TTGACT。冷胁迫下,通过LUC实验发现将pSlW33序列突变为mpSlW33后LUC/REN的值显著升高,而将pShW33序列突变为mpShW33后LUC/REN的值与对照无差异(c、d),更加确认了该W-box序列中发生的单碱基变异造成了SlWRKY33ShWRKY33转录的差异。EMSA、ChIP-qPCR实验证明W-box序列pShW33可以与SlWRKY33或ShWRKY33蛋白结合,但W-box序列pSlW33却不能。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测,在冷胁迫下,野生番茄中的ShWRKY33蛋白可自激活ShWRKY33基因启动子中的W-box,但栽培番茄中由于SlWRKY33基因启动子中的W-box发生了单碱基变异,SlWRKY33无法结合自身基因SlWRKY33启动子。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6 SlWRKY33介导的耐寒性模型 (Guo et al., 2022)。由于SlWRKY33的启动子中关键W-box发生了一个单碱基变异,SlWRKY33在冷胁迫下不能实现自转录调控和蛋白积累,进而无法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导致栽培番茄对冷敏感,而当关键W-box中的单碱基变异恢复,WRKY33就会在冷胁迫下实现自转录调控和蛋白积累,从而激活包括CDPK11、MYBS3和BAG6等下游信号通路,最终增强番茄的耐寒性。

1.2.2 UTR区的单碱基变异
202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学勇课题组在Plant Phys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he URL1-ROC5-TPL2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complex represses the ACL1 gene to modulate leaf rolling in rice”的研究论文,作者利用EMS诱变粳稻品种日本晴鉴定了一种半显性叶近轴卷曲突变体Url1,该突变体由于叶片上表皮泡状细胞数目和面积减少而导致叶片近轴卷曲。该项研究初步建立了水稻叶片卷曲分子调控网络,为水稻株型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 (Fang et al., 2021)。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7 Url1突变体表型分析 (Fang et al., 2021)。作者发现与WT的扁平叶片相比,Url1突变体的叶片卷成圆筒状,F1的叶片呈半卷状(A-C),用甲苯胺蓝O染色发现在WT中,沿大叶脉和小叶脉被染成紫色的泡状细胞排列成三列,在Url1突变体中只观察到两列(D-G),WT和Url1成熟叶片的横切面(H-M),WT和Url1的LRI(N)、泡状细胞数量(O)和面积(P)。备注:泡状细胞数量和大小的减少会使叶片卷曲。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8 URL1基因的图位克隆 (Fang et al., 2021)。作者利用图位克隆技术鉴定出在突变体Url1中LOC_Os06g10600的终止密码子后第679nt处发生了一个单碱基替换(A),该突变位点位于LOC_Os06g10600的3’-UTR区,将LOC_Os06g10600命名为URL1,该基因编码HD-ZIP IV家族转录因子ROC8。在Url1突变体中,URL1的3’-UTR中保守基序的单碱基突变,增强了URL1 mRNA的稳定性,使得URL1基因在突变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B)。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9 URL1基因调控水稻叶片近轴卷曲的模型 (Fang et al., 2021)。作者建立了水稻叶片卷曲分子调控网络,在Url1突变体中,3’-UTR第二个基序CNS2中的C-T替换增加了mRNA的稳定性和丰度,丰富的URL1蛋白与另一个HD-ZIP IV家族成员ROC5和转录抑制辅助因子TPL2形成转录抑制复合物抑制ACL1基因的表达,使泡状细胞的数量和大小减少,从而形成近轴卷曲的叶片。

1.2.3 内含子的单碱基变异
内含子是真核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标志,我们最熟悉的是内含子的选择性剪接会增加蛋白质的多样性,本小节由于内含子单碱基变异造成植物性状变化的例子也是源于此原因,但其实内含子还有其他的功能,例如内含子可调节基因表达、mRNA输出等,大家可以多多探索喔!

2013年,哥伦比亚大学Li Xin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itochondrial AtPAM16 is required for plant survival and the negative regulation of plant immunity”的研究论文,该团队通过EMS化学诱变筛选出拟南芥snc1增强子突变体muse5,并且发现MUSE5和酵母PAM16同源,定位于线粒体内膜,首次揭示了拟南芥MUSE5/TXR1/AtPAM16负向调控R蛋白SNC1介导的免疫反应,再次证明了线粒体参与植物免疫反应,拓展了对植物R蛋白介导的免疫信号的认识 (Huang et al., 2013)。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10 muse5-1的图位克隆 (Huang et al., 2013)。拟南芥SNC1是一种R蛋白,snc1突变体使SNC1异常活跃,可抗病原菌,植株矮小。mos突变体为snc1抑制子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在表型上与野生型基本一致,但也抑制了snc1的抗病性。作者想筛选出snc1增强子突变体,因此通过EMS诱变mos snc1双突突变体,得到了类似于snc1突变体的muse突变体,植株矮小且抗病。作者通过群体进行图位克隆,最终克隆到At3g59280发生了突变,突变的位置为内含子与外显子的剪切处,碱基G突变为A(a、b),对突变体的cDNA与野生型比较,发现碱基G在muse5-1中缺失(c),最终导致MUSE5蛋白改变。通过比对蛋白序列,发现MUSE5与酿酒酵母中的PAM16有35%的相似度,均存在J-Like保守结构域(e虚线处)。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11 AtPam16突变体的抗病性分析 (Huang et al., 2013)。基因AtPAM16(即MUSE5)突变,造成mos4 snc1抗病性恢复,所以推测AtPAM16可能是一个免疫负调控因子,从表型上看,AtPam16-1 muse5-1)与AtPam16-2txr1-1txr1-1是前人报道的At3g59280基因的突变体)均小于野生型,AtPam16lAt5g61880 T-DNA突变体,At5g61880编码产物与MUSE5类似)与野生型类似(a);从抗病性检测来看,结果可见图b、c。综合来看,基因AtPAM16突变引起了拟南芥的抗病性,因此AtPAM16是一个免疫负调控因子。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12 AtPAM16作为线粒体内膜转运亚基负向调控植物免疫 (Huang et al., 2013)。正常情况下,植物发生免疫反应时,AtPAM16转运未知蛋白进入线粒体,而当AtPAM16突变后,这个未知蛋白无法全部进入线粒体,导致自免疫和ROS积累。

2.非编码基因的单碱基变异

前面伯小远讲了编码基因的单碱基变异,下面我们来看看非编码基因是否也存在单碱基变异会导致植物性状改变的例子呢。

2.1 非编码基因启动子区的单碱基变异

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李天忠团队在The Plant 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in the promoter of a hairpin RNA contributes to Alternaria leaf spot resistance in apple (Malus × domestic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先鉴定了由ALT1病菌诱导的MdhpRNA277,该转录本产生两种siRNA(mdm-siR277-1和mdm-siR277-2),它们靶向苹果叶片中的五个RNL基因(MdRNL1MdRNL2MdRNL3MdRNL4MdRNL5),随后克隆并比较了苹果斑点落叶病抗病和感病品种中MdhpRNA277的启动子,发现-1186bp的motif b处存在一个单碱基突变(G-T),并且发现抗病品种是由于转录因子MdWHy不能与MdhpRNA277启动子motif b处结合导致MdhpRNA277不能正常转录,mdm-siR277-1和mdm-siR277-2不被诱导,MdRNL1/2/3/4/5表达量高,从而表现出抗苹果斑点落叶病 (Zhang et al., 2018)。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13 mdm-siR277-1/2通过调控MdRNL1/2/3/4/5基因的表达影响苹果的ALT1易感性 (Zhang et al., 2018)。作者在感病品种GD叶片中接种ALT1,发现mdm-siR277-1/2被诱导(A),接种2h后其靶基因MdRNL1/2/3/4/5的mRNA水平相应降低(B),接着利用STTM沉默mdm-siR277-1/2(C、D),发现其靶基因MdRNL1/2/3/4/5表达量增加(E),并且发现叶片感染症状减轻(F)、感病率降低(G)。随后作者在抗病品种HF叶片中接种ALT1,发现mdm-siR277-1/2未被诱导(H),并且其靶基因MdRNL1/2/3/4/5的表达升高(I),接着在抗病品种HF中超表达MdhpRNA277后发现mdm-siR277-1/2表达升高(J),而其靶基因MdRNL1/2/3/4/5的表达降低(K),叶片感病症状加重(L)、感病率升高(M)。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14 GD和HF中MdhpRNA277启动子的三个SNP (Zhang et al., 2018)。作者克隆了MdhpRNA277的启动子序列(1711bp),并确定了GD和HF中 MdhpRNA277启动子的三个SNP(分别位于-1506、-1186和-175bp处)。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15 pMdhpRNA277启动子区motif b对其活性至关重要 (Zhang et al., 2018)。作者为了确定哪个SNP对pMdhpRNA277的活性至关重要,将pMdhpRNA277-HF中的三个SNP(motif a、b和c)突变为GD序列,并将突变的启动子与GUS融合,发现当pMdhpRNA277-GD中的motif b突变为与pMdhpRNA277-HF中相同的序列(G至T)时,在接种ALT1后的GD和HF幼苗中均未检测到GUS染色(A、B)。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16 pMdhpRNA277中的SNPs在调节苹果对苹果斑点落叶病抗性中的调控模型 (Zhang et al., 2018)。作者建立了苹果抗斑点落叶病分子调控机制,在抗病品种中,MdWHy由ALT1感染诱导,但由于motif b中G替换为T,导致MdWHy不能与MdhpRNA277-HF的启动子结合,mdm-siR277-1/2的表达降低,其靶抗性基因MdRNL1/2/3/4/5表达量升高,因此表现出抗病性。

2.2 非编码基因基因区的单碱基变异

2.2.1 microRNA基因的单碱基变异

2009年,达特茅斯学院Thomas Jack课题组在PNA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iR319a targeting of TCP4 is critical for pet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作者鉴定到一个miR319a129突变体,miR319a等位基因的单碱基变异,改变了miRNA的编码机制,从而降低了miR319a识别靶标的能力,最终导致该突变体花瓣窄而短、雄蕊发育缺陷 (Nag et al., 2009)。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17 miR319a129突变体在花发育中表现出明显的缺陷 (Nag et al., 2009)。drnl-2突变体花瓣长度不规则(A),drnl-2 miR319a129双突变体花瓣减少(B、C),miR319a129花药发育畸形(E、F),转化含有miR319a基因的3.7kb基因组DNA的T-DNA可恢复miR319a129突变体表型(G),与野生型相比miR319a129突变体雄蕊较短(D、H、I),与野生型相比miR319a129突变体花器官较小(J)。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18 miR319a的单碱基突变会使其靶标基因TCP在花序中的表达增加 (Nag et al., 2009)。作者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克隆了miR319a129基因,发现miR319a129突变体在成熟miR319a(At4g23713)的第12位含有G到A的单碱基突变(A),并且发现miR319a129功能缺失会使其靶标基因TCP在花序中的表达增加(B)。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19 tcp4soj6可抑制miR319a129miR319a129 drnl-2的表型(Nag et al., 2009)。作者发现miR319a直接作用于TCP4,但DRNL可能在TCP4的下游作用于花瓣发育途径(H)。

2.2.2 LncRNA的单碱基变异

2012年,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课题组在PNA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long noncoding RNA regulates photoperiod-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hybrid r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克隆了一个光敏不育相关基因pms3,该基因编码长度为1236bp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DMAR,由于一个碱基的差异(农垦58为“G”,农垦58S为“C”)使LDMAR的RNA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造成其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程度升高,抑制了长日照下基因在幼穗中的表达,从而导致雄性不育 (Ding et al., 2012)。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20 58N和58S在自然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花粉育性 (Ding et al., 2012)。作者发现58N(左)在长日照条件下生长时花粉可育,58S(中)在长日照条件下生长时花粉完全不育,58S(右)在短日照条件下生长时花粉部分可育(A-D)。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21 pms3的图位克隆 (Ding et al., 2012)。已有文献表明pms3是将58N转变为58S的原始突变,作者通过比较58S、DH80和58N中28.4kb区域的测序发现一个由58N中的G替换58S中的C而产生的SNP(A-E)。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图22 预测的LDMAR的RNA二级结构 (Ding et al., 2012)。作者将LDMAR的RNA二级结构可视化发现包括SNP位点在内的145碱基片段被预测形成茎环结构,其中SNP位点位于茎环区,SNP的G→C变化影响茎环结构。

编码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变异通常通过蛋白功能改变影响作物表型,而其非编码区顺式调控区域的碱基变异通常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来影响作物表型,对非编码基因来说,其碱基变异也是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来影响作物表型,这些研究为品种的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基因位点资源。当然,这些例子也告诉我们,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平时不能只考虑编码基因编码区突变这一种情况哟!另外,伯小远并没有找到基因间区、线粒体、叶绿体中的例子呢,非常欢迎大家来分享喔!

References:

Chen Z, Ke W, He F, et al. A single nucleotide deletion in the third exon of FT-D1 increases the spikelet number and delays heading date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Plant Biotechnol J. 2022;20(5):920-933. doi:10.1111/pbi.13773

Guo M, Yang F, Liu C, et al. A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in WRKY33 promoter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old sensitivity in cultivated tomato. New Phytol. 2022;236(3):989-1005. doi:10.1111/nph.18403

Fang J, Guo T, Xie Z, et al. The URL1-ROC5-TPL2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complex represses the ACL1 gene to modulate leaf rolling in rice. Plant Physiol. 2021;185(4):1722-1744. doi:10.1093/plphys/kiaa121.

Nag A, King S, Jack T. miR319a targeting of TCP4 is critical for pet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PNAS. 2009;106(52):22534-22539. doi:10.1073/pnas.0908718106.

Ding J, Lu Q, Ouyang Y, et al. A long noncoding RNA regulates photoperiod-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hybrid rice. PNAS. 2012;109(7):2654-2659. doi:10.1073/pnas.1121374109.

Huang Y, Chen X, Liu Y, et al. Mitochondrial AtPAM16 is required for plant survival and the negative regulation of plant immunity. Nat Commun. 2013;4:2558. doi:10.1038/ncomms3558

Zhang Q, Ma C, Zhang Y, et al. A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in the Promoter of a Hairpin RNA Contributes to Alternaria alternata Leaf Spot Resistance in Apple (Malus × domestica). Plant Cell. 2018;30(8):1924-1942. doi:10.1105/tpc.18.00042

《天壤之别,竟然只来自一个碱基的作用!》

点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